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起草儿童个人信息网络保护规定公开征求意见

新规定出台背景

儿童个人信息隐私遭受侵犯的现象日益频繁。5月31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了《儿童个人信息网络保护规定(征求意见稿)》,并公开征求公众意见。为何要制定这项规定?主要因为过去类似侵权事件频繁发生,家长们及社会各界对儿童网络信息安全表现出担忧。

TikTok作为抖音的国际版,因违反美国儿童隐私法,被处以570万美元罚款。2017年10月,杭州一家科技公司擅自收集了接种儿童和家长的个人数据,从中获利。这些事件突显了保护儿童网络信息安全的必要性。

适用范围明确

这份文件是关于未满14岁孩子的。换句话说,所有不满14岁的孩子在网上留下的个人信息,都受本规定的保护。这是因为未成年人的自我保护能力相对较弱,他们更容易受到信息侵害。

针对未满14岁的孩童,我们将保护范围聚焦于此,以便更精准地为这一年龄段的孩子提供网络信息防护。今后,网络服务提供者在处理这一年龄段孩子的信息时,需格外小心,必须严格遵循相关法规,严禁擅自采取行动。

网络运营者责任

意见稿明确要求,网络服务提供方需制定专门的儿童隐私保护规定和用户协议,并且必须设立个人信息保护专员或指定专人负责儿童隐私保护事宜。这样一来,网络服务提供方必须保持高度警惕,对儿童信息处理不能再马虎大意。

儿童用户协议需清晰易懂。鉴于孩子年纪较小,繁复的条款对他们来说不易理解。若内容简化,家长和孩子均能轻松阅读,这样才能更好地保护孩子的隐私安全。

信息收集规定

网站儿童保护

在网络运营过程中,针对儿童的个人资料,运营者需清晰直接地通知家长,并且还需取得家长的明确同意。通过这种方式,儿童的隐私信息得到了更多的安全保障。

以前,有些网络公司偷偷收集孩子们的个人信息,家长们对此毫不知情。现在,有了这条新规定,家长们能够清楚地知道孩子的信息是如何被处理的,并且有权决定是否同意这样做,这样就能更好地保护孩子们的隐私了。

违规处罚措施

若违反本规定,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和相关部门将根据《网络安全法》第六十四条的规定进行处理。若违法情节轻微,可能会受到警告,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罚款。即使没有违法所得,罚款数额也不会超过一百万元。

情节一旦严重,后果便十分严重。相关业务可能被暂停,企业可能遭遇停业整顿。在更为严重的情况下,网站可能被关闭,相关业务许可证或营业执照可能被撤销。若涉及犯罪,还需承担刑事责任。这样的惩罚力度极为严厉,足以让网络运营者不敢轻易违规。

社会意义重大

征求意见稿的公布对保障儿童网络安全有着重要意义。这有助于减少孩子个人信息被侵犯的可能性,确保他们在更安全的网络环境中茁壮成长。因此,家长们可以放心,不必时刻担心孩子的网络信息泄露。

这有利于推动网络行业的规范发展,未来网络服务商在处理儿童信息时将更加谨慎。这体现了全社会对儿童权益的高度关注。大家觉得这样的保护措施是必要的吗?欢迎在评论区发表意见,若觉得有价值,请点赞并分享这篇文章。

Leave a comment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